Overblog
Suivre ce blog Administration + Créer mon blog
能养政府,为什么不能养猪?

能养政府,为什么不能养猪?

“顶你个叶” 熊培云/思想国 《南方都市报》专栏 从2009年1月1日起,广东东莞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禁止养猪,现有养猪场在明年底前清理完毕,后年起仍在进行生猪养殖的场所发现一个、清理一个、查处一个。4日,东莞市副市长李小梅在该市清理畜禽养殖业污染工作会议上透露了这一信息。据悉,东莞将养猪列为了城市主污染源。(12月5日《南方都市报》) 为什么要全面禁止养猪,东莞的官方理由是:东莞仅现有75万头生猪带来的污染排放量,就相当于450万人口的污染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到1.8万吨/年,若要有效削减,相当于要新建一座日处理13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才能有效净化处理。所以,从生产发展的角度来看,养猪并不划算,“挣的是环境的钱”。...

Lire la suite

社会病了,医生何为——谁来结束这场战争?

社会病了,医生何为——谁来结束这场战争?

熊培云/思想国 《南方周末》专栏 李丽云的死,已经成为众人瞩目的公共事件。几天前,我收到一位在欧洲工作,自称“对国内医患关系之恶劣有切肤之痛”的朋友的来信。这位朋友在国内曾经是位临床医生。当他抱着满腔悬壶济世的热诚开始工作时,科室主任对他的忠告却是:“要将患者看成随时会扑上来咬你的敌人,不可疏漏任何医疗文书。”刚开始,他觉得这句话过于冷酷无情,然而,后来他渐渐明白这冷酷的话语背后包涵了多少辛酸教训。他曾经亲眼目睹了一桩桩令人深感悲哀的事件,在其工作过的科室,几乎所有的同事都遭受过来自患者的身体攻击,其中包括身怀六甲的女同事,而他自己也险些因为救人陷于冲突。...

Lire la suite

不要“妖魔化”媒体批评

不要“妖魔化”媒体批评

熊培云/思想国 《南方都市报》专栏 几天前,潘家铮院士在回答有关“三峡工程生态隐患”的问题时,提醒到会的外国记者不要“妖魔化”三峡工程。潘院士认为,一些外媒体和记者“对中国的偏见太深”、“他们对中国的成就、贡献绝口不提,对中国的一些问题,或者说是‘阴暗面’,到处收罗、夸大歪曲、讽刺挖苦,甚至于无中生有、挑拨离间。”并断定这样的做法,“对增加友谊、沟通没有什么好处。” 潘院士“将自己后半辈子的全部精力都交给了三峡工程”,有此不满当属人之常情。不过,潘院士对媒体的部分论断我并不苟同。一方面,三峡工程究竟如何还需要时间检验,我们没有理由将相关反对意见(即使它是激烈的)冠之以“妖魔化”的污名。另一方面,真相之所以有时会越辩越含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原本可以在技术上可以解决的问题,最后放到了道德层面来解决。然而,每个人的道德、立场与价值观并不一样,相关争论由此难免会偏离方向。...

Lire la suite

越是特例,越要阐释

越是特例,越要阐释

熊培云/思想国 《潇湘晨报》专栏 对“丈夫拒签字导致孕妇死亡”事件,11月29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员曹林的文章,指出虽然“无签字就不能手术”导致了孕妇的死亡,但这个制度本身并没有错。脱离事实本身的过度阐释,不仅对解决具体问题毫无助益,而且会加剧医患冲突,弱化社会的制度理性,使遵守制度的人无所适从。所以“不能丢掉制度理性,不分青红皂白把医院和制度推出来群殴。” 有趣的是,作者认为“特例就是特例,偏执就是偏执,失常就是失常,你无法用一种普遍标准去度量和对号入座地分析”,并由此得出“我们不仅只欣然接受制度良善的一面,有时也不得不承受制度刚性包含的点点弊端。”的结论。在我看来,这个逻辑已经近乎诡异。它似乎是在说,为了建立一个标准化的社会,我们便可以不假思索地将“特例”排除在外。...

Lire la suite

回应《每个人都输得一败涂地》——一个医生的看法

回应《每个人都输得一败涂地》——一个医生的看法

思想国按:获得作者许可,转载一封刚刚收到的读者来信。谢谢这位朋友的批评。显然,他的观点是有益于这场讨论的。也希望朋友能够就此深入。需要补充的是,就此事而言,南方周末上的专栏文章并非熊培云的全部观点,限于篇幅只能取一个角度来说。而在此前,熊培云也呼吁过应该从法律上救济那些有担当的医生和医疗机构。具体到这一悲剧,我们无意责备任何当事人,大家都很不幸。只是觉得在这样一个病态的社会,既然每个人都输得一败涂地,那么,在制度与社会未能获得一个大的改变之前,我们只能寄望大家不能活在以往的经验里,期待着一次次良心上的起义。...

Lire la suite

每个人都输得一败涂地

每个人都输得一败涂地

熊培云/思想国 《南方周末》专栏 怀孕已经41周的李丽云因难产生命垂危,被丈夫送到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治疗。由于丈夫不同意医院为李丽云进行剖腹产手术,拒绝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在常规抢救3小时后,医生宣告李丽云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起突如其来的悲剧,让我首先想到的是丹尼斯•塔诺维奇的电影《无人之地》(no man’s land)。一个这个波斯尼亚士兵躺在地雷上,不敢动弹。尽管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士兵与高官以及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都赶来了,然而由于人们各怀心事,只能在一场力不从心的努力之后各自散去。最后,只剩下那可怜的战士在苍茫夜色里自生自灭……...

Lire la suite

水牛无国界,他乡遇故知

水牛无国界,他乡遇故知

熊培云/思想国 《南方都市报》专栏 就在中国的“泡沫股”还在探底的时候,中国的“口水股”仍旧日日暴涨。近日,几个中国人在华尔街的骑牛照,更是引来了口水无数。有人由此得出结论,断定中国人素质差,然后又强调自己是中国人。如此一来,颇有点“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荒诞。 跑到华尔街骑牛着实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人类将其他的动物拉来当牛做马骑一骑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更何况,对于还没有完全走出农业社会的中国人来说,牛还是很有亲和力的。当你三五成群,走在言语不通、金发碧眼的美利坚,在大街上突然看到一头说哑语的牛,难免会产生一种“水牛无国界”、“他乡遇故知”的错觉。一时冲动,骑了上去,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Lire la suite

什么国家网民素质最高?

什么国家网民素质最高?

熊培云/思想国 《南方都市报》专栏 标题党对中国“形势一片大好”的功劳是很大的。比如这两天就有标题横空出世——“中美网民结构大比拼,中国网民学历更高”、“中国网民比美国网民有文化”。 据报道,美国一家市场研究公司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网民结构组成与美国网民存在一些差异,67%中国网民至少拥有大学学历,而美国网民的相应比例仅为40%。正是这27%的差距,使有些人得出了“中国网民更有文化”的判断,或者说一种情感。 当然,这一切也并非不能理解。一方面,尽管大家都知道在“办证”满街、抄袭成风的中国,学历与文化素质并无必然联系,但是长期以来的“证治”环境还是将许多中国人熏陶出一种本能——见着学历就会眼前放光。另一方面,近年来互联网在中国也的确获得了大发展,有了成绩渴望得到奖励似乎也是人之常情。...

Lire la suite

古罗马为什么没有暂住证?

古罗马为什么没有暂住证?

熊培云/思想国 《瀟湘晨报》专栏 新闻里说,浙江告别暂住证制度,外来者将享受同城待遇。当“外来打工者”张建嫦拿到浙江第一张“居住证”的时候,这也意味着在浙江实行20多年的暂住证制度画上句号,新的“居住证”时代来临。 根据新近发布的《浙江省居住证申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居住证将与社保、就业、教育、居住等挂钩,使持证者享受与同城市民一样的服务,而且还在子女就读、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方面享受到与浙江省内市民一样的优惠政策。这无疑是个大进步。众所周知,在国内其他许多城市,终于觉得“暂住”二字很难为情,尽管也搞了“居住证制度”,但不过是改了一个字,实底里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换字可以减少些尴尬,别人到你这个城市来工作,你却断定他是“暂住”,这岂不是变相承认你这城市或者国家一直处于捉襟见肘的维持状态?...

Lire la suite

死刑是个笑话

死刑是个笑话

熊培云/思想国 《南方周末》专栏 联合国大会最近投票通过了“全球暂缓死刑”,为将来全球范围内全面废除死刑做准备。尽管美国、俄罗斯、中国和新加坡等52个国家投了反对票,但是仍有几乎相当于反对派两倍的国家(99个)投了赞成票。 有关死刑存废的争论持续了若干世纪,它不仅见证了人类的进步,同样见证了人类的分歧。众所周知,甚至连康德那样伟大的思想家,对贝卡利亚废除死刑的呼吁都置若罔闻,认定“(杀人者)必须被处死”。当然,康德并非没有昨日的世界的那些糊涂。比如,他也主张小偷理应沦为“国家的奴隶”。这种分歧还表现在,中国人相信“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然而许多废除死刑的国家,尤其是在欧盟,却将“杀人不偿命,欠债要还钱”视为新的传统。难怪有东方人批评欧盟在“强加自己的价值观于世界”。...

Lire la suite

<< < 1 2 3 4 5 6 7 8 9 10 20 30 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