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blog
Suivre ce blog Administration + Créer mon blog
孔子pk“孔先生”

孔子pk“孔先生”

熊培云 不久前,当北大教授张颐武主张“要善待孔子一样善待章子怡”、“一个章子怡胜过万本孔子”时,立刻引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除了引起《华西都市报》率“国人”以讨伐,在网上同样引起无数谩骂。当说,孔子与章子怡,一老一少,一男一女,一死一活,两人时代际遇也各不相同,硬是要将两人放到一起 PK ,比比谁更伟大,着实是给公众出了道难题。 同在蓝天下,在我看来,以一个人的人生实践为标准去否认另一个人的价值,就像责备加勒比海的海豚为什么不去红磨坊跳舞一样荒诞不经。不 可否认的是,两千年来中国文化误入歧途就在于“有标准而无知识”。皇上的“一言九鼎”、“金口玉言”与黎民百姓的“万众一心”对于中国人心智理性的成长,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Lire la suite

和解的年代

和解的年代

——霍布斯鲍姆《十九世纪三部曲》序 熊培云 (点击图片放大) 《十九世纪三部曲》 《革命的年代1789—1848》《资本的年代1848—1875》《帝国的年代1875—1914》 【作者】艾瑞克·霍布斯邦(霍布斯鲍姆)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开本】16 【定价】88.00元 【类别】 历史著作 │荐语│ TOP 了解是宽恕的前提。倘使我们的历史被人为地遮蔽或篡改,那么这种宽恕就像是无本之木,终究是漂泊无基。了解不是听“一面理”,而是共同面对,交叉验证,让谎言被揭穿,让真实的历史浮现于“民主的记忆”之中。——熊培云...

Lire la suite

向人道歉,天不会塌下来

向人道歉,天不会塌下来

熊培云 近日,一桩持续了两年多的“抄袭案”在北京终于尘埃落定。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抄袭庄羽作品《圈里圈外》成立,要求郭敬明和春风文艺出版社共同赔偿庄羽经济损失 20 万元,赔偿庄羽精神损失费 1 万元,并在《中国青年报》上公开向庄羽赔礼道歉。 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桩并不复杂的“抄袭案”终审判决做出前几年时间里,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关于郭敬明及其出版方的“主动道歉”的声明。宣判之后,相关方仍在力图回避此事。 主动地说声“请求原谅 / 对不起)”真的那么难吗?这种局面同样让我们想起不久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花儿乐队”抄袭事件。对于人们对其整张专辑涉嫌抄袭的指控,花儿乐队一直采取逃避主义,直到专家的鉴定出炉后,花儿乐队态度才有了转变。然而,此前挺身而出揭发抄袭的人竟然被该乐队主唱称为“神经病”。...

Lire la suite

“田野专制主义”补遗

“田野专制主义”补遗

思想国纪事 去年,我在相关文章中提出“田野专制主义”这个概念,得到不少学界和新闻界朋友的认同。如《丹麦邮差》里那位邮递员所说,“诗写出来,就不再是诗人的了”。我们“创造”的任何概念,同样具有这种开放性。以下两篇文章,作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 尊重他人自由.是現代人的美德 ───答徐柯先生 ( 作者 台湾 皮介行 ) http://www.ccforum.org.cn/archiver/?tid-34939.html 山東大學徐柯先生在儒學網貼出一文:【政治正確,太政治正確了:以皮介行《從自由理念看“鞋套事件”》爲例】對我的文章有所批評。...

Lire la suite

怨憎敌人枪法不准,索性自己吞枪自尽

怨憎敌人枪法不准,索性自己吞枪自尽

熊培云 中国人似乎很容易受伤。当“羊倌歌王”在青歌会上将英国国旗认成中国国旗时,评委余秋雨立即表示自己“痛苦”。同样,当北大教授张颐武主张“要善待孔子一样善待章子怡”、“一个章子怡胜过万本孔子”时,也有很多人“伤自尊了”。 “伤自尊”最甚者大概是《华西都市报》。 2006 年 5 月 11 日该报以《国人愤怒!要求“教授”道歉》为题指责张颐武“反祖宗”。“国人”既出,雷庭万钧。它让我立即想起霍布斯鲍姆引在“十九世纪三部曲”里意大利农妇的那句名言——“快逃,祖国来了!”通过“撒‘国人’成兵”、“呼之即来”的声势对一个学者进行讨伐,着实充满话语暴力。...

Lire la suite

雪峰先生如是说

雪峰先生如是说

思想国纪事 谈到如何做好时评编辑,《南方都市报》的何雪峰先生最近有如此精彩表述: “对于一名评论部成员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能否识文和识人——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够写出好文章。同时,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相当的见识,以赢得作者的认可和尊重;要有新闻理想,要有胆识和勇气,敢于在尺度上突破,敢于向领导争取,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没什么比理想和勇气更重要了。”

Lire la suite

失意骑士德维尔潘

失意骑士德维尔潘

熊培云 德维尔潘 (Dominique de Villepin) 是迷人的。别说法国人把他比作“银发骑士”,即使在中国,也有不少网民亲切地称他为“德哥”。当然,熟悉法国姓氏源流的人知道,此“德( de )”并非“以德服人”之“德”。在法语传统中,“ de ”是与众不同的贵族身份的一种标榜。从这方面说, “德哥”实际上是“贵族哥哥”。 与此相反,德维尔潘的政治对手尼古拉·萨科奇显得外形平庸。当然,凭着他那硕大的耳朵与眯缝的眼睛,以及石走沙飞、雷历风行的工作作风,萨科奇同样“当仁不让”,给人留下一种“正版蝙蝠侠”的深刻印象。...

Lire la suite

文革四十年

文革四十年

思想国纪事 1966.5.16-2006.5.16。 2006年5月16日是 文革发动四十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也许你会因为“文化大革命”这个字词涉嫌“敏感”或“非法”而在网上找不到你想要的文字或图片,但是作为公民你必须清楚:文革是否真正结束,决定于文革的行为是否结束,而不决定于文革的话题是否结束。

Lire la suite

洛克如何理解超女?

洛克如何理解超女?

熊培云《南方都市报》专栏 有关超女的批评与讨论,多流于通俗与高雅文化之争。尽管我在此前若干评论中已指出,在法律框架之下青年有选择“被毒害”和“一夜暴富”的权利,但是,为使这场争论更有益于推进中国社会理性的成长,促进中国公共空间的建设,我们有必要将争论背景上接到十七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先生有关“人类如何理解”的阐述之上。 约翰·洛克 (John Locke , 1632 ~1704 年 ) 是英国经验主义的开创人、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人类理解论》是洛克最重要著作之一。在该书中,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论”。在他看来,人的心灵如同一张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从经验中来。由此出发,他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洛克说,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若要人服从于政治权力之下,必得出自他们的同意。在此基础上,洛克致力于建设一套宽宏而有希望的政治,强调法律旨在保护和扩大公民自由,并不受他人束缚与强暴。...

Lire la suite

迷人的长江,谜一样的桥

迷人的长江,谜一样的桥

熊培云 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落成,举国欢腾。如有媒体指出,这座长江上第一次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有着“非凡意义”。所以,当某位桥梁专家借助媒体发出“炸掉南京长江大桥”的呼吁时,顷刻时,网上波澜四起。 许多网友参与讨论,并自发形成“主炸派”与“反炸派”。“主炸派”力主以社会发展为要,细数南京大桥桥身过低严重阻碍了长江中上游发展,“已成为束缚长江黄金水道开发的最大瓶颈”;“反炸派”则认为大桥已是文物,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其价值已非金钱所能衡量。 通常,我们都认为“桥”是用来沟通的。所谓“架起友谊之桥”、“连接未来之桥”都表达了这层意义。当我们反其道而言“断桥”,同样意味着某种联系的终结。然而,世事纷纭,凡事皆有两面性。网民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存废之争,同样给我们一个机会,可以重新思考“桥”的内涵以及附会其中的诸种意义。...

Lire la suite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