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审美,与你无关

Publié le par XIONG Peiyun



题图:马克西姆

熊培云/思想国
《新京报》专栏

    中国音乐界的一些著名人物日前在北京举行了批判网络歌曲的座谈会,与会者号召社会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自觉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净化网络环境,传播先进文化……”,“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推动网络歌曲健康发展”。
    按说,高雅与通俗,中国人向来是宽容的。关于这一点,“雅俗共赏”这个成语即是见证。只是,倘使有人在“通俗”前面加了个“恶”字或“低”字,这“通俗”就变得像“通奸”一样为正人君子不耻了。至于高雅,倒是难见污名,最多只是收获一些诸如“曲高和寡”之类的嘲笑,在心底里人们还是尊重它的。
    相关争论由来已久。我想,争来论去,关键还在于如何对待以下两种权利及其关系:一是创造的权利,二是审美的权利。显然,尽管每个人有着能力和禀赋的不同,但是他们在创造与审美方面的权利都应该是平等的。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从自己的审美角度为他人的创造贴上“恶”的标签,继而否定他人创造的权利,实际上是举着自己审美的权利扼杀他人创造的权利。不难发现,这种审美因为具有进攻性而超出了审美的范畴。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个中精神换到审美的问题上也是相通的。至少我们会说:“你可以不同意我的审美,但是你无权剥夺我审美的权利。” 林子大了,本应该什么鸟都有,存在审美分歧是必然的,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与此相反,审美的同质化既违背历史,也是违背人性的。事实上,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他的有生之年,也有不同的审美阶段。那些曾经海誓山盟的爱情,不也因为时光的流逝而黯淡了往日的光辉吗?
    尽管人人都可以投出自己的赞成票或者反对票,但是,创造和审美作为一种权利却不能被这种投票所剥夺。任何创作者都不能获得一种“只许我创造,不许你创造;只许我审美,不许你审美”的排他性的权利。如果购买是必需的,那么,“只许我创造”的结果必然是你只许并且只能消费我所创造的一切。所以我们说,即使这不是一种非正当的政治行为,也是一种潜在的非正当的市场行为。
    好在历史在进步,和流行于旧世界的包办婚姻一样,曾经在人类社会大行其道的包办审美如今也已经被历史抛弃。应该承认,音乐界的“权威倡议书”本身并不具有强制性,人们真正担心的是上述有关“恶”的标签的滥用可能会导致另外一种局面。如果这种审美取向与强力合流,为随之而来的执法提供某种道义或者民意上的合法性,它必然会破坏这个社会的创造与审美的多样性,进而沦为一种暴力审美或者强制审美。其背后逻辑用一句最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老子看不惯你(审美),所以要消灭你(强制)”。
    一个功能正常的社会必定会自发形成一个开放的审美市场,所有具有创造权利与审美权利的个体理应遵守这种市场原则。一方面要做到“我的审美我做主”,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其他个体的“消费者主权”或者“审美者主权”。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网络上所谓“低俗”或者“恶俗”歌曲的创作与传播理应得到宽容。那些对高雅歌曲孜孜以求的创作者,虽然忧心可嘉,但若是真要拯救“我的高雅”,最好方式想必还是要创造出有生命力的高雅作品来,舍此并无它途。浅显的道理是,一个女子是否天生丽质和隔壁究竟住了东施还是西施是没多大关系的。至于年轻人乐意跑到哪位“施主”的窗子下面去唱“月光下的凤尾竹”,全凭年轻人的心愿,而不是他人可以干涉的,因为我的审美和我的爱情一样,与你无关。

Publié dans Chroniques 专栏

Pour être informé des derniers articles, inscrivez vous :
Commenter cet article
不错,到了现在还企图逃避多元,恐怕将引来的是对其一元的排挤 ——尽管这一元是那么高雅。
Répondre